对冲网智库百科提到:全球对冲基金的发展史是一场激烈而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他们的猜测达到了顶峰,他们的垮台却出乎意料。次贷危机接连蔓延,将对冲基金推向火山口。新“货币战”来临之前,对冲基金何去何从? Hedge.com智库百科提到:全球对冲基金二十年的发展史,是一场激烈而残酷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这一时期的悲喜剧一幕幕,给世人留下了许多感叹和许多反思。 20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势头和伦敦金融城的“金融大变革”导致日本和北美的金融开放,全球对冲基金蓬勃发展。在1990年至2000年的短短十年间,美国和英国涌现了3000多家对冲基金。然而,也伴随着大量资金的崩盘。 1991年至1993年,随着利率上升和行业调整,对冲基金管理资产在1994年出现行业历史上的首次萎缩。 1995 年夏天,传奇的货币和商品投机者布鲁斯科维纳(Bruce Covina) 解散了他的美国基金,并将卡克斯顿管理的18 亿美元资产中的三分之二返还给投资者。 Caxton 成立于1983 年,在其成立的大部分时间里平均年回报率至少为30%,但它在1994 年遭受损失,并在1995 年陷入困境。第二年10 月,迈克尔斯坦哈特(Michael Steinhardt) 的26 亿美元的合伙对冲基金也令人震惊地关闭。斯坦哈特是华尔街历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他以激进、短线的风格和大规模、冒险的举动而闻名,让投资者赚了很多钱。他于1967年开始设立运营基金,是该行业的先驱。平均年回报率超过30%,巅峰时期管理资产达44亿美元。 1997年7月,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创始人乔治索罗斯攻击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货币,引发亚洲金融风暴。他的量子基金的规模和炒作活动也达到了顶峰,震惊了世界。但在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眼中,索罗斯领导的对冲基金才是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贬值的罪魁祸首。 1998年对于对冲基金行业来说是难忘的一年。当年9月,此前取得辉煌战绩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遭遇滑铁卢。该基金由所罗门兄弟前交易主管约翰梅里韦瑟于1994年创立,拥有一支梦想的投资组合团队,但在一系列投资失误后面临资金和信用危机,濒临崩溃。在美联储的安排下,以美林、摩根为首的十几家国际金融机构注资36亿美元购买其90%的股份,共同接管该公司。然而,厄运仍在继续。除了长期资本和珠穆朗玛峰资本的倒闭之外,罗伯逊的基金收益在第四季度被抹去,索罗斯的一只基金损失了18%。数据显示,当年专注投资美股的对冲基金平均回报率为12.7%,远低于标普500指数28.6%的回报水平。新千年对于对冲基金来说并不是一个快乐的时光。 2000年3月,资产达60亿美元的老虎基金宣布关闭并清算。索罗斯的基金当年投资科技股的尝试因市场泡沫破裂而失败。包括首席投资官、明星经理斯坦利德鲁肯米勒在内的几位核心人物也相继离职。索罗斯宣布将不再投资全球金融市场。同时,他的量子基金和量子新兴基金将合并重组为量子慈善基金,采取保守、低风险的投资策略。
2002年以来,在投资需求的拉动下,伴随着股市的反弹,对冲基金的资产规模快速增长。 2004年12月,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达到1万亿美元,创下新纪录。 2005年8月,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成为对冲基金的非官方首都。这里有100多家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约占全球对冲基金资产的十分之一。 2006年8月,纽约最大的从事天然气期货交易的对冲基金——MotherRock在6月和7月的天然气市场遭受巨额损失后宣布关闭。不到一个月后,总部位于康涅狄格州的Amaranth Advisors 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引以为豪的风险管理系统之一,但由于天然气投资失误,一周内损失了50 亿美元,管理资产减少了一半。几天后,在又亏损10 亿美元后,Amaranth 同意将其能源投资组合出售给摩根大通和Citadel 投资集团。月底,在与花旗集团讨论分拆并出售资产的可能性后,Amaranth宣布清算,实现了行业历史上最悲惨的失败。根据HedgeNet指数和评级机构的统计:2001年至2006年的五年间,对冲基金的资产从5640亿美元增加到1.5万亿美元,对冲基金的数量从4500家扩大到12000家。五年增长率达到200%。截至2006年底,前100名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已从上年的7200亿美元攀升至1万亿美元,增幅惊人,达39%。对冲基金的扩张已遍及全球,排名前100 的公司中有23 家位于美国境外。 2007年上半年对冲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为7.77%,高于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6%,但低于MSCI的8.01%。回报率的背后,是次贷危机带来的“雨来了”。 6月,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贝尔斯登资产管理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因巨额亏损陷入困境,随后两只基金宣布破产。 8月底,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宣布将投资16亿美元救助总部位于伦敦的对冲基金凯恩资本。事实上,当时遭受苦难的远不止这几家对冲基金。同期,美国高盛集团2007年8月13日表示,联合部分投资者向该公司旗下的一家对冲基金注资约30亿美元,以“自救”。截至2007 年8 月第一周,该对冲基金(名为“全球股票机会基金”)的净值已损失约15 亿美元,即约30%。新注资前该基金的资产净值为36亿美元。挽回面子是高盛此次竞选的首要任务。参与本次注资的投资者包括C.V.斯塔尔公司、佩里资本和美国亿万富翁伊莱布罗德。 2008年初,稳居美国前五投行之列的贝尔斯登数十年的辉煌历史被毁。 6月,巅峰时期资产超过140亿美元的美国HBK投资公司旗下基金遭遇投资者巨额撤资,公司资产缩水至115亿美元;而另一家对冲基金巨头Farallon Capital Management的离岸投资者基金则面临14亿美元甚至更多的撤资。为了减少次贷危机造成的巨大损失,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西方投机势力一方面引入发展中国家主权基金向其注资,弥补次贷损失;另一方面,他们利用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增长来投资全球商品。价格冲击引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肆意投机。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后,欧洲一些对冲基金因无法收回抵押给雷曼兄弟的资产而陷入恐慌,导致他们平仓。
与此同时,纽约和伦敦的其他对冲基金现在正在努力从其他团体收回抵押品,造成更大的压力。卖空禁令迫使一些交易柜台停止运营,再次引发人们对对冲基金可能崩溃的担忧资料来源:HedgeNet智库百科全书
参考:
对冲网络智库百科
正在寻找一本书?